
大家好!我是万博新经济研究院的滕泰,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结合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享一下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潜在风险以及对相关经济政策的理解。
明年的出口形势怎么样?很多人可能对这方面还不太乐观。为什么?因为今年的出口超预期的原因一是疫情防控物资的出口;二是疫情冲击下很多国家供应链受到了冲击,中国的生产填补了海外的供应缺口;三是欧美等国的刺激需求的政策也促进了中国的出口。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担心2021年出口是不是就不能持续了,假设2021年二季度以后欧美等国生产逐步恢复,是不是就会少进口中国产品呢。对这个问题我还是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过去20多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大部分时间中国出口的增速跟欧美国等国家的经济情况都是正相关的,跟人民币汇率的实际相关性反而不是很大——考虑到2021年二季度以后欧美经济社会秩序将会逐渐恢复,消费复苏潜力很大,对中国的出口物资的需求还会增加,因此2021年中国的出口增速也可以保持相对乐观预期。
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消费。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我们的消费是负增长,预计2020年全年我们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概不到40万亿,跟2019年相比大概负增长4%左右。中国的消费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上一次消费负增长是1968年,1990年有过一次比较低的增长,是正的2.5%的增长。也就是说2020年尽管有比较特殊的原因,我们中国的消费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也是负的。
当然从流通环节也可以扩大内需,有部门提出流通环节是要搞流通新基建,我个人是不支持的。我认为流通环节,尤其是零售环节不景气,不是造成消费低迷的原因,而是受消费低迷影响的结果。如果想通过搞活流通来刺激消费,这至少有那么一点点本末倒置。搞活流通促销费不是完全无所作为,但是毕竟中国的商业零售都很发达,从没听说大批消费者有钱买不到货,或买到货运送不到。总之,本质上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是利率的函数,是社会保障体制或者是就业这些所决定的,而不是流通决定的。在流通领域可以做一些文章,但靠流通来刺激消费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最后,看看消费环节本身。传统的老消费需求怎么扩大?像以前搞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空间是有限的。但是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有稳消费的政策,重点还是应该想想如何创造新需求。
房地产也的“灰犀牛风险”也值得高度警惕,一旦房地产有系统性风险,其影响面会超乎想象。
当然了企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创造新需求?首先要重视研发,我们的很多企业其实没有研发的投入或者是研发投入很少,新时期不应该再把研发当成成本和费用中心,要把研发当成项目化的风险投资,用市场化、项目化、集成化、风投化的方法搞研发来创造新需求。要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才能创造新需求。还要引入流量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企业组织变革创造新需求。
时间关系,简单地给大家分享和汇报这么多,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也祝愿我们的中国经济在疫情之后能够稳健地恢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继续扩大传统需求,创造新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行稳致远,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https://mp.weixin.qq.com/s/4pKLY6iNhLOmyJE1sRhi6Q